.jpg)
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 犯错误。
即使 我们知道得更多,我们仍然会犯错,有时 还会犯错。
在市场上, 交易者和 投资者整体上 一直在做出经济学家认为不合理的 决策。
这就是为什么失败率如此之高的原因(这不是因为人们没有优势,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们的大脑并非旨在驾驭金融市场的复杂性。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漫游了几百万年。
我们的祖先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生存,繁殖或觅食而战。
直到上个千年,我们才真正开始动脑筋来制定财务决策。
问题在于我们的大脑真的很擅长在户外生存,但是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制定财务决策。
我们通过不同的 偏见来观察世界,包括确认偏见,注意力偏向,锚定,厌恶情绪,意图效应,事后知觉偏见, 公平待遇, 代表偏见,赌徒的谬误,成帧偏见,后悔回避等等。
因此,难怪交易者和投资者都系统地偏离了理性的决策行为。
当我刚开始做这行的时候,我在 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另一边做交易。
我的老板 普加茨上校 是一个非常谨慎 的人。
他 每天早上都会把他 要用的铅笔 削尖。
非常锋利他告诉我如果没有事情要做铅笔头应该和你进来的时候一样锋利当你 离开的时候也是如此 我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忠告。
【招商宏观刘亚欣】商品价格 上涨,美联储会加速 收紧吗? 核心观点: 随着商品价格的显著上涨,通胀成为当前海内外宏观环境的重要变量和市场的热点话题,也成为市场认为影响美联储 货币 政策的重要因素。
经济复苏带来的政策 转向无可厚非,但是通胀是不是会成为当前美联储加快政策转向的助推剂呢?我们进一步回顾了2003-2005年美联储进入一轮 加息周期的过程中,美联储对商品价格和通胀的看法。
通过梳理2003年1月-2006年1月美联储货币政策声明,我们有以下三点发现:第一,美联储关注CPI和核心CPI,对通胀看法的变化非常渐进,而且明显与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第二,供给约束可能被视为对经济有负面影响的因素;第三,美联储对于风险的评估始终在综合考虑可持续增长和价格稳定,且两者间存在关联。
从历史可见,商品价格上涨与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直接,一方面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并没有扭转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不直接体现为美联储认知中的通胀高企,因而并不直接助推美联储收紧政策。
在经济复苏的初期,经济恢复的情况可能是对美联储政策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观察不同政策 阶段的资产价格表现可见,美股在不同阶段均呈现上涨表现,但是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道琼斯工业指数相对纳指的相对表现在改善;美元指数(90.0787,0.0659,0.07%)并没有显著改变弱势,美联储政策由宽松转向正常化可能带来短期冲击,但并不必然改变美元指数的弱势周期;美债收益率在宽松阶段下行,在维持阶段和加息周期中均有所 上行,而在加息阶段上行幅度反而低于维持宽松的加息预备阶段。